<情歸大地 一八九五>
選文
注釋
題解
本文為電影<一八九五>劇情簡介,描述1895年乙未戰爭中客家村莊所發生的故事。
《一八九五》,又名《一八九五乙未》,電影改編自客籍作家李喬作品《情歸大地》,描述一八九四年,清日「甲午戰爭」後,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割讓日本,一八九五年日本開始接受臺灣,眾人成立臺灣民主國,各地皆起兵響應,吳湯興亦召集鄉勇籌備守衛鄉里,原著敘事豐沛綿密,將歷史和戲劇成功結合,生動描述了客籍義勇軍領袖吳湯興與他妻子黃賢妹之間,一段歷經生離死別、互信互愛的動人愛情。
本電影乃發行2008年,是在1973年《茶山情歌》後,臺灣首部以臺灣客家語為主要語言的電影。
刻劃出客家先民在飽嚐長期離鄉背井痛苦之後,體會家、鄉、國命運一體、榮辱與共的關係,因此起而抗日並寫下可歌可泣篇章的戰爭故事。
作者
選文引自中文百科知識(https://reurl.cc/vgx95o)/維基百科(https://reurl.cc/n5MWnD) 劇情
導演:洪智育,1968年出生於高雄,世新專科學校(現為世新大學)廣播電視科畢業。1990年完成首部劇情短片《凋蓮》,獲得金穗獎優等劇情錄影帶獎;1993年開始和侯孝賢、吳念真導演合作,擔任《戲夢人生》、《多桑》助理導演,1994年侯孝賢導演更提拔他擔任《好男好女》副導演,爾後陸續於《南國再見,南國》、《太平天國》等片擔綱副導演一職。
導演作品有《純屬意外》、《一八九五》等片,2011年以偶像劇《就是要香戀》獲頒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獎之肯定,持續投身於影視產業之中。
問題與討論
1. 請問本電影採用哪些觀點來進行故事敘述?
答:日本文學家兼陸軍軍醫森鷗及客家子弟吳湯興
2. 看完電影後,請整理<1895>三位男主角的吳湯興、姜紹祖與徐驤背景、事蹟、結局?
主角 |
背景 |
事蹟 |
結局 |
吳湯興 |
|
|
|
姜紹組 |
|
|
|
徐驤 |
|
|
|
3.從電影中,哪些地方呈現出客家婦女的堅毅性格?
答:獨自撫養吳湯興長大的母親吳秋妹、姜紹組寡母宋氏支持兒子、無妨興妻子黃賢妹支持丈夫的理想,並在丈夫壯烈犧牲時,投井自盡、絕食而亡。
賞析
客家電影《一八九五》作為以客語發音、客家英雄、客家歷史記憶為創作核心,描述抗日英雄客家三傑吳湯興、姜紹祖與徐驤。與其說史詩性電影《一八九五》是再現客家三傑領軍抗日的義勇事跡,不如說它是在創造臺灣客家族群共同源起的集體記憶。
臺灣電影發展,歷經五〇年代反共抗俄、六〇年代健康寫實、七〇年代起新電影等時期發展,雖有以客家村落為場景之電影不在少數,但是客語發音之電影則為乎極微。2001 年客委會立之後,共有 3 部客語電影。其中《美麗時光》(2002)雖混用客、臺、國三種語言,但其主要敘事者 — 男主角阿偉,是以客語作為獨白語言,可視為以客語為主。另外,《插天山之歌》(2007)與《一八九五》(2008)更是全客語電影,其他語言均為配角。
客家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是客家電影的大宗,電影對於客家文學作品的改編,可以視為是跨媒體文本之展現形式,讓客家人事物從文字轉為影視作品的呈現。李喬以「情歸大地」為名,表達從人民生活出發的庶民立場,傳達出個人認同母土的思想,也以台灣土地連結各族群的關係,為台灣人尋找建立共同體的基礎;電影用「一八九五」為標題,則是以一個國族史大敘事的角度來重構這個故事,於是父權體制成為必得維護與鞏固的社會制度,女性角色也因而複製了父權社會傳統婦女的形象。
導演洪智育說「感動是第一要件,我們必須把客家人抗日的情感轉化成台灣人愛台灣的情感,更進而展現人民愛土地的情感,去感動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本片在敘事結構的最大特質,在於反「客」為尊,透過敘事角度,彰顯客家人在臺灣並不是一個「過客」位置,臺灣客家人與原住民、閩南族群一樣,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學習單
1. 請畫出<乙未戰爭>劇情分析圖
2. 觀看【1895乙未台灣抗日戰爭】第六集:新竹苗栗之戰https://youtu.be/xZW_DITlDyc,瞭解乙未戰役。下圖為『姜紹組的最後一天』,請察看吳湯興與徐驤資料,完成吳湯興與徐驤的最後一天:
https://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373921736
姜紹祖(1876年2月26日-1895年7月11日),幼名金韞,字纘堂。世居北埔,為北埔「金廣福大隘」第一代墾戶首姜秀鑾後人,家鉅富。
1895年,清日甲午戰爭,清廷失利,放棄朝鮮宗主權、割讓台灣主權予帝日。日軍依約登陸台灣,接收主權,引起全台士民之憤慨,各地民眾揭竿而起,組織義軍與「台灣民主國」正規軍共同對抗日軍史稱「乙未戰爭」。7月7日姜紹祖與吳湯興、徐驤率領義軍數百人、鍾石妹從竹東募義民軍二營駐紮二重埔,苗栗黃南球進入十八尖山,三支義軍互相呼應,伺機反攻新竹城,但不幸在7月10日於枕頭山被俘,7月11日吞食鴉片就義。姜紹祖殉難三十二天後,遺腹子出生,取名為振驤,即今之新竹國際商業銀行的前身「新竹區合會儲蓄公司」的創辦人之一,並擔任第一任董事長。
吳湯興(1860年-1895年8月28日),字紹文,台灣苗栗銅鑼灣人,乙未戰爭抗日志士。 右圖:1895日軍征臺經過圖,8/28日吳湯興於彰化八卦山陣亡(綠色箭頭處)。
吳湯興曾為生員,亦學習武藝,以行俠仗義聞名於鄉里。1895年4月,清廷因甲午戰爭失敗而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予日本。消息傳至台灣後,人心憤慨,於是台灣民主國成立,各地皆起兵響應。吳湯興亦召集鄉勇,籌備守衛鄉里。
5月29日,日軍近衛師團登陸澳底,乙未戰爭遂起。6月中旬,台北城失陷,吳湯興召集眾人祭旗,面向北方發誓:「是吾等效命之秋也。」眾人皆起而應和。當時,徐驤起義於苗栗,姜紹祖起義於北埔,簡精華起義於雲林,各率領數百至數千人,吳湯興皆派人送信邀請合作抗日。
6月15日(陰曆5月23日),吳湯興領軍500名與姜紹祖部共同北上支援時,於楊梅壢遭遇日軍,兩軍合力攻擊,日軍稍有退卻。其後日軍攻下新竹,圖謀順勢南下。苗栗知縣李烇與吳湯興商議戰情後,派遣徐炳文赴台中告急,而徐驤力守頭份,日軍無法前進。
8月8日(陰曆6月18日),日軍大隊攻新竹,不久城陷。日軍乘勢攻苗栗,該地無城不易防守,吳湯興、徐驤俱退入彰化。8月24日(陰曆7月5日),日軍涉大甲溪,破葫蘆墩(今豐原市),次日攻破台中。
26日,幫辦軍務兼黑旗軍首領劉永福之幕僚吳彭年誓師後,分派各隊任務,以吳湯興、徐驤合守八卦山。28日黎明,日軍攻山,特別以一部隊直撲黑旗營。吳湯興拒戰,徐驤亦奮鬥,而炮火甚為猛烈,支持不下,吳湯興因而陣亡。其妻聞訊後,亦投水死。 |
徐驤,台灣苗栗縣頭份鎮客家子弟,台日乙未戰爭客家籍義勇軍領袖。近年獲台灣史學界肯定為「台灣抗日領袖第一人」。
1894年,日本勢力西進朝鮮,朝鮮之宗主國大清光緒帝決定對日宣戰。甲午戰爭結果,清國失利。1895年4月17日,清國全權代表李鴻章在日本脅迫下,簽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消息傳至台灣,人心憤慨,台灣民主國成立。台灣民勇組織民軍,企求聯合全島志士,合力抵禦準備來接收台灣主權的日本軍隊。
日軍在艋舺士紳的引導下,首先入主台北城。惟當時台灣各地義軍群起合作,時年三十八歲的客家子弟徐驤散盡家財,號召鄉民組成「田賦軍」與吳湯興、姜紹祖共結義師抗日」。此後徐驤投身於台日乙未戰爭抗日先鋒的行列,全台南北轉戰數次,於吳湯興與姜紹祖壯烈戰死後,徐驤加入南台灣鄉勇,殲滅了許多日本軍人。徐驤最後同眾多民勇與日軍的纏鬥中如願就義。日本軍方對台灣民間如此激烈反抗大感震驚,因而日治時代日本教育談論台人時,時常否定客家子弟的「硬頸精神」。所以在當權者的貶抑下,客家人果敢仗義的原貌與英勇事蹟漸漸被忽略了。
2007年6月間,台灣苗栗地區多次傳聞徐驤等先烈「英魂猶存於世」的消息傳至官方,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親勘位在徐驤故鄉苗栗頭份鎮的仁愛公園,允諾儘速專案成立『徐驤紀念公園』,認為仁愛公園現址鄰近頭份市區,鎮民使用率高並兼具週圍環境的美化,十分有助苗栗縣民追思英烈徐驤的精神。 |
3. 乙未戰爭~苗栗區徵搞
2018桃園 「乙未戰爭紀念意象營造」競圖第一名的「暮光Twilight」是以「歷史感受」、「戰爭對話」及「未來希望」3個重要的脈絡思考為設計概念,透過都市軸線、戰爭軸線及未來希望軸線3個軸線空間串起此案的紀念空間,設計手法包含「生命之圈」、「反思之池」、「戰爭之牆」、「重生之縫」、「希望之坡」及「英雄之柱」,同時呼應過去與未來的場域,期望運用空間所創造的氛圍來降低歷史戰爭留下的悲傷。
請設計苗栗乙未戰爭園區圖,以吳湯興、徐驤為主角,你的設計圖?